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近日,市委书记吴翠云在全市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暨 “廉政教育月”活动动员会议上指出,廉政建设也是生产力。怎样认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成为摆在每一名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简言之,素质是天赋和教化的“合金”。可见,“素质”一词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行为素质、政治素质等诸多方面,干部素质则是指上述各种素质在某一个体工作与生活中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必须在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在保持一定健康和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改造、行为培训和政治教育,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真正实现广大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参与和拥戴,才能战胜各种风险考验,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充分认识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就是加强廉政建设,就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健康是前提,知识是基础,思想是根本,行为是关键,政治是保证。首先,我们要进行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一点无需赘述。其次,知识决定认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认识水平取决于我们的知识水平(甚至也决定了我们对知识获取本身的认识水平)。再次,认识决定态度,我们的认识水平又决定了我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思想和态度。进而,态度决定细节,对待客观事物的思想和态度决定了我们处理各种客观事物的行为细节。最终,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行为细节决定了处理各类社会事物的成败与得失。成败与得失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根本标准,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体党员干部的成败与得失则从总体上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因此,文化素质是广大党员干部参与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兴衰与存亡的基础条件,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基础。
文化素质的培养在于文化知识的获取和吸收转化。文化知识的获取途径无非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文化知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间接的文化知识则是通过言传身教或书本知识获得。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文化知识,都需要经过经过获取者批判式的思考而汲取,从而不断在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过程中改变并形成自己对自然与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看法和观点,这种带有浓厚哲学意味的思维过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决定着我们处理各类社会事物的方法论。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才能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集体利益,才能有理、有利、有节地争取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从而自觉地在执政过程中维护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党、国家和民族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读书可以正心,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发人深省,读书催人奋进。我们相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将廉政文化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
县委党史研究室 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