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 张长奎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贫穷。破房烂衣,家无隔夜粮,为了填饱肚子,人们终日奔波劳碌,可最终还是在贫穷中挣扎。记取记忆中的几个尴尬而又无奈的小故事,以聊表永不忘记之意。
邻居顺子哥家一家8口人,5个孩子。某日断粮后,他爹叫顺子哥趁黑背个筐去地里偷玉米,等顺子哥深一脚浅一脚背着筐回来才发现筐里没有几个玉米,他爹问咋回事,顺子说,记得把筐装满了,怎么就剩这几个了呢?这时,就听人叫门,开门一看是队上“看青”的人,手里还拎着个篮子,里面有二三十个玉米棒子。原来顺子哥怕偷少了不够吃,就用脚踩筐里的玉米,没想到把筐底踩漏了,自己却不知道,结果看青的人顺着掉在路上的玉米棒子找到家里来,可看青的人看到皮包骨头的老人和孩子、空空的粮食缸,唉了一声把检的篮子里玉米棒子倒在地上,摇着头默默地走了。
村里老根爷爷是出了名抠门,谁想在他家混顿饭吃,比登天还难。一年春节,一位老亲戚来拜年,到中午了也没走的意思,老根爷爷只得叫老伴去做饭,饭快做熟了,那位亲戚起身去厕所,刚站起来,老根爷爷赶紧说:“你咋真走啊,那别忘了褡裢,快背上走吧。”那位亲戚气得干瞪眼没话说,从此再也没登过门。
村里的李老太去女儿婆家送麦礼,中午吃饭的时候,女儿婆婆家给她做的葱花饼,亲家母自个陪着吃,家里其他人在外面桌上啃窝头咸菜。亲家母见李老太光吃饼子不喝汤,就说:“亲家母,喝碗粥,可养人啦”,李老太太却顺势装傻说:“唉,油饼也不是孬的,”气的亲家母也是无话可说。等到吃完饭要走时,李老太和亲家母为了篮子 死拉活拽,一个心里不愿留却嘴里让多留,一个心里想留却说家里啥也不缺。好不容易出了门,还没出亲家母的村头,李老太弯下腰数篮子里剩下的馒头,一看还剩4个,气不打一处来,说:“这个挨千刀的老东西,竟留了我6个馒头,看下回你到我家来,我非给你全留下,哼!”
记忆中有一次跟堂哥晚上去邻村偷西瓜。晚上地里黑咕咙咚的,也不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哪个熟,哪个生,只好在地里摸。摸着摸着,就听堂哥“啊”的一声,我问咋了,堂哥边跑边结结巴巴的说“快跑,摸着人脑袋了”,这时,就听一个老头的声音说:“小兔崽子,偷个瓜就偷个瓜吧,你拍我脑袋干啥”?后来才知道,看瓜老头为防有人偷瓜,在地里躺着睡觉,堂哥摸着老头的光头当西瓜了。
村里来了换麻芝的,围了一圈人,有买的,有换的,也有打价的。村里叫铁蛋的半大小子正在街上啃窝头,铁蛋又想吃麻汁,可家里又没芝麻,自己又没钱,怎么才能吃到呢?铁蛋眼珠一转,一个馊主意有了。只见他边喊“闪开了!闪开了,干什么的?”边往人群里挤,等挤进人群,故意装出用力过大,收不住腿打了个趔趄,把窝头“掉”进了麻汁桶里。这下轮到卖麻汁的急了,赶忙给他捞出窝头,直喊“倒霉。而铁蛋拿着沾满麻汁的窝头,到一边享用这不花钱的美餐去了。
村里的全叔顶精的一个人。一次赶集去,饿了,想吃个烧饼,可钱不够,咋办?只见他把褡裢往烧饼摊上一搁,边问烧饼多少钱边敲打烧饼,那烧饼上的芝麻就掉在褡裢上,然后又拿起一个烧饼,边 边敲,说那个薄了,这个硬了,弄的摊主烦了,问:“你到底买不买,不买别乱摸。”全叔把烧饼一扔,不摸就不摸,抓起褡裢就走,芝麻被顺势抖落进褡裢里。路上,全叔用沾了口水指头沾着芝麻吃,心里甭提多美了。
村里华大爷的新女婿来相亲,可家里就三个馒头,借遍邻居谁家也没馒头,这可难坏了华大爷,这时媒人说,按我说的,准保够吃还有剩。相亲那天,华大爷和媒人陪着新女婿吃饭。华大爷按媒人吩咐,把盖帘装满玉米饼子用手巾盖起来,边上放上三个馒头露在外边。等开始上饭时,媒人说: “吃饭先喝汤, 胜似开药方,”于是三个人先每人喝一碗粥,第二碗粥端上来,媒人递给新女婿一个馒头,自己又拿起一个馒头,一掰两开,自己一半,华叔一半,边喝粥边对新女婿说: “馒头就汤,越过越旺。”等新女婿一个馒头吃完时,媒人拿起第三个馒头掰开对新女婿说: “大鹏,实在点,撑死也得吃这块馒头”新女婿一听这话,说吃饱了,不吃了,结果三个馒头款待新女婿,还剩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