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平原县龙门街道水坑王村的蔬菜大棚里就热闹起来,棚内忙摘瓜,棚外忙搬运,大伙忙的热火朝天。
“今天摘了1000多斤,今天摘的黄瓜是一块五六一斤向外批发,一天一共卖了2000元左右。”龙门街道水坑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泉说。
黄瓜品质好,销路也不愁,让水坑王村的当家人王洪泉感到无比欣慰。王洪泉告诉记者,现在仅蔬菜大棚这一个产业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水坑王村作为城郊村,交通条件便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 2018年村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搞起了蔬菜大棚产业。“这一共是306亩地,在村里搞的蔬菜大棚, 1200块钱一亩承包的村民土地。”王洪泉说。
为了搞好这份村集体产业,村里成立了分管小组,选派有蔬菜种植经验的村干部或种植能手担任棚长,并对蔬菜产量、品质进行考核,以奖励额外分红的形式,激发大伙种植管理的积极性。
“蔬菜大棚的管理模式,属于支部领办合作社,雇佣了高级农艺师,技术方面他们管理,在各个大棚再分包管理,各个大棚都有分管的技术员、棚长、组长。”王洪泉说。
“他们收入高了, 我们得到的也多了。我们比着武的搞,相互较劲,都齐心协力的想把这个事搞好。”龙门街道水坑王村村民棚长王洪路说。
通过党支部作引领,佳禾含露公司注入投资资金,并聘请技术员做技术指导,而大棚的日常管理则靠农户来完成。通过这两年的运营管理,水坑王村已经成功摸索出了 “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管理模式,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本村及邻村村民就业。
村集体腰包鼓了,村两委也为当地村民办了很多实事。 “村里合作社替村民付了10000多,包括卫生费、玉米保险、小麦保险、黄河水费。我村里一共400多人,一分钱也没给大家伙要。计划明年产业效益可能还要增加,如果增加了,农村的合作医疗咱给他承担一部分。”王洪泉说。
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水坑王村将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品种,利用本村交通优势,搞好乡村游、采摘游,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造福于民。
平原融媒记者 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