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街道办事处规模化经营的土地 姚清乙/摄
张华镇北白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了70亩地的金银花产业。眼下,采摘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金银花。董娟/摄
2020年6月22日,山东省发布了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名单,其中,平原县作为德州唯一一个县(市、区)入选示范创建县(市、区)名单,王凤楼镇西杨在兹村、张华镇梨园村、王杲铺镇看水村、坊子乡陈家楼村、王庙镇郭庄村、腰站镇西咸村6个村庄入选示范创建村(社区)名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平原县根据中央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总要求,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了农村社区“三聚合”治理体系、“三集中”推动五大振兴的乡村振兴模式持续深化。在全省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农村改革攻坚视频会议上,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副省长于国安同志分别对平原县推进“三集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市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农村改革攻坚现场会在平原县召开,并作了典型发言。在2019年度山东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平原县获“一等”县(市区)。
五大振兴丰硕成果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组织振兴
探索建立了“一星四化”乡村治理体系。2019年,平原县被中央农办、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坚持19年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在平原县庆祝建党99周年暨晋星颁证表彰大会上,全县1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表彰,58名在重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获得了“奖励星级”,124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获得晋星。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集体收入超过3万元、10万元的村庄分别达到624个、178个,占比分别为73.3%、20.9%。
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和功能建设,将164项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并构建了“一三三五”小区治理体系,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坚持平台搭建 推动人才振兴
土地规模化经营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试验田”,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先后在平原县建立了教科研实践基地,67名博士、硕士领衔的农业专家团队在平原当起了“田把式”,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主导的2家“科技小院”落户我县。
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生态振兴
通过实施“三集中”,实现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2019年,完成12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275户农村旱厕改造,启动1137户贫困户改厕,扎实推进26193户清洁取暖,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已有16个社区试运行,全县美丽乡村覆盖率比2016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省级卫生村庄达418个,覆盖率是2016年的6.6倍,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全面提升。
坚持创新突破 推动产业振兴
以党支部“领办”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依托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家庭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已累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76个,16.5万亩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以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成链。围绕构建“1 7 x”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每年培育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打造一批十亿级、百亿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2019年,全县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园区27个,园区入驻企业68家,实现产值69.28亿元,比2016年增长72%。今明两年,将再规划建设产业园区30个,争创省级以上示范园区2个以上。
坚持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振兴
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启动实施了百里马颊河生态观光带、东海天下温养康养小镇、恩城盛堡啤酒小镇、张官店“水上古村落”、康熙探花庄园、马颊河生态产业观光带等文旅重点项目。
开展任继愈治学与为人的学术研究和成就展示活动,发扬宋耀亭、王旭鹏等革命先烈精神,挖掘刘振南、徐世良等英雄人物事迹,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深入挖掘刘备坐平原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三国英雄为主线,结义故里为重点,恢复一批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主线的古建筑,塑造“義文化”之地。
大力推介牛斗虎、河灯节、剪纸、麦秆画等平原民俗和民间工艺,传播平原“民俗文化”。
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康养、生活体验、特色小吃(签字馒头、老豆腐)等于一体的平原特色“农耕文化”。
平原融媒记者 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