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微电影《城南花已开》对外发布,这是德州市首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微电影破题之作。
该片由山东平原桃园街道办事处、桃园街道办事处前迟村村民委员会监制,青年导演迟艳辉执导,前迟村村民集体参演。这是继《印象前迟》纪录片后第二部家乡题材的文艺作品,是其微电影乡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该片描述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当下农村,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写实性的乡村微电影。
电影立足山东省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以“三集中”模式推动乡村五个振兴的时代背景。以“乡愁”为情感主线,运用唯美的镜头语言,从两位归乡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当下桃园街道办事处农民、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变化。影片注重写实与写意结合,诗意唯美的画面结合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让观众在影片的浸润中感受平原乡村的自然美、平原乡村的人文气质和平原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深刻变化。
用微电影留住乡愁
“作为一名党员,自豪能够主导这部特别有时代意义的电影,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非常感谢我们村全体百姓的支持。”迟艳辉说,“作为本片的编剧及导演,除了几位特邀演员之外,其他全部由前迟村村民本色出演,通过镜头表现,透露出家乡人的状态与精神世界,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向社会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每一个小人物的变化,从每一件小事中去体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创作出一部符合时代命题的好作品。”
乡情焕发“平原人”情感共鸣
本片制片人前迟村党支部书记朱文章介绍,拍摄团队在创作前就不断了解、沟通、体验乡情,仅前期筹备工作就用了2个月,力保每处细节都做到生活化、真实化。制作团队在文化元素设计上下足功夫,确保每个场景、每个道具都突出家乡元素、地域文化特色。
片中展示了一望无际的麦浪、清幽寂静的乡村小路、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北木板大鼓、腰鼓、平原特产签子馒头、通德酱菜等。每一个场景设计都富有创意,赋予了家乡味道,使人泛起思乡涟漪,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体现出了平原所具有的宝贵财富。该片意在通过镜头,表达漂泊在外的平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现小城魅力,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平原,认识前迟村,唤起身在外地打拼的平原人的情感共鸣。
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微电影《城南花已开》是德州首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破题之作。国富民强,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引领。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在弘扬文化、塑造精神、引领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宣传效能。“土”与 “洋”的结合,产生的正是乡村振兴与文化引领的和谐共振,用当代平原乡村的影像和故事,表现崇高价值、展现美好情感。用“小镜头”展现“大视野”,反映平原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展现山东平原风土人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此拍摄团队精选时间节点,总结平原县实施全域乡村振兴的亮点成绩,献礼国庆。影片运用了回忆式的影像表达,回忆的元素加上新旧照片的对比,将人们带回上世纪,忆苦思甜,反映时代变化。影片最后以全家福收尾,也再次将人们的乡愁思绪打开,绵延不断的情愫会让人们静下心来感受家乡美好。
该电影成片12分钟左右,将于8月参加第7届亚洲微电影大赛、北京大学生国际电影节、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等国际微电影大赛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