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新理念锻造新动能,阳春时节,一场数字经济专题辅导报告会,引发平原干部深度思考:如何让平原发展有“高地”。
4月23日下午,应县委书记王洪霞邀请,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来到平原,在平原高质量发展一线,现场讲课、把脉问诊。4月24日上午,兰院长以“以数字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及加快平原创新转型的思考”为题,专题辅导、深刻发问。
站在今天看未来。在“对标先进”工作体系中,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在辅导报告会结束时,兰院长说出三句“箴言”:站在平原,要敢于想,善于做,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更要体现每一个人的自身价值。站在平原,放眼德州、放眼山东、放眼中国,放眼世界,发展数字经济,要更加专注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动能。借鉴他山之石,重新定位平原未来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风景背后的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境界不同,风景不同。
4月23日下午,多式联运“德州港”、京德智造产业园、联化科技、晋德公司……四大专业园区、四个标志企业,组成平原高质量发展的风景线。行走在这条风景线上,兰建平院长现场讲解,以数字经济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远方更美的“风景”。
多式联运“德州港”项目是一处“无水港”,在这里,随着德州首列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平原号”开通新疆、中欧班列,平原成功跨入“一带一路”。这个项目,使平原融入国家战略,县域经济发展的国家价值实现“增值”。
打造物流产业园区,我们在探索前行。就如学画的学生,我们拿出自己的画作,兰院长如画家,现场指导我们绘制更完美“物流图”:德州港项目的综合效益,必须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上去考虑,要有流量,更要有“留量”,要做物流的“物流”。
实施开发区转型提升工程,打造“一区多园”格局,建设专业产业平台,正成为平原高质量发展的新高端、最前沿。目前,平原正打造京德智造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园、企业孵化园等9大专业园区。京德智造产业园,是平原为中关村科研成长型企业打造的“生产飞地”,目前,一期8万平标准厂房正在建设,7家中关村企业等着“拿钥匙入驻。”
在京德智造产业园,听了平原建设产业园区的构想,和园区经营方的服务管理理念。兰建平院长谈了更深、更前沿的见解:国投公司要主动融入产业平台建设,把今天的钱投在明天的平台上;一个好平台要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定位,“数字 模型=服务”,用大平台打造新动能;工业园区、工业地产,这些产业配套还不够,要建产业创新综合体。
什么是高端,什么是装备,什么是制造?围绕平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定位,兰建平院长拆词解句,指出方向:要做高端就必须突出专业化,要做装备就必须突出系统化,要做制造就必须突出生态化。指明路径:要引进世界500强等级的企业,支撑抬升园区定位,成为平原新动能的高地。
一个园区要留住人才,是靠 “喝咖啡的环境”,还是靠“舒适的双创环境”?在企业孵化园,针对园区引进“海尔海创汇”项目和建设”中国机床附件之城”展厅的构想后,兰建平院长提出了一个“选择题”,亮出一个响亮的观点——让平原有高地。机械制造,要重“产品形”,更重“数字魂”,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标准定位产业流程。留下人才,就要有代表山东、代表国家的高端“双创平台”。
福洋生物、联化科技、晋德公司、东鸿制膜……这些平原行业领军型企业,就是平原高质量发展的“宝贝”。平原这些鲜活的样本激发了兰院长的诸多感想。在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福洋玉米淀粉自控车间自控中心,“要保护好这些研发的工业装置,这是公司研发水平、创新水平的‘宝贵遗产’”“要优化、重造工业能链,提升工业化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未来的车间,就是数字车间,无人车间,这样,人工成本降下来,安全底线守住了,绿色发展实现数字化。”兰院长侃侃而谈。
联化科技、晋德公司,两家企业,都是浙企。在平原,身为浙江人,兰建平院长“他乡遇故知”,看到了两家浙企总部的“发展过去和数字未来”。见证了浙商在平原的成长环境,兰院长举例说明政府服务企业的“三到服务”:在杭州滨江,有个理论叫“树论”,意思是自己种树、自己育苗;在滨江,还有一个理念,叫“三到服务”,就是政府服务企业,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东鸿制膜是成长在平原的行业“隐形冠军”,“我们双向拉伸技术是独创的”“我们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打破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垄断”“我们是国内最大的尼龙薄膜生产基地”……听了这些,兰建平感慨地说:“核心技术很重要,企业创新必须不断往前走,不能只满足市场,而要创造市场”。看了企业客户分布图后,兰建平突然发问:“若高铁有锂电池隔膜需求,您们能生产出来吗”,“能!”听了公司负责人的回答后,大家都笑了。
学习背后的学习
“要站在浙江肩膀上思考问题!”用他山之石筑实平原发展之路。
4月24日上午,桃园宾馆仁和厅内,一场数字化促进高质量发展专题辅导报告会上,兰建平院长直奔主题——巧借他山之石,攻坚平原高质量发展之玉。
就在23日,兰建平院长要在平原举办专辅导报告会的消息,就已经成为了平原朋友圈、微信工作群的“热搜”,期盼接受一次“思想洗礼”!超高规格、传经指点、实践探索……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更凸显这场报告会的丰富寄意。
逐浪前行,“平原号”航船高质量发展能否行稳致远?兰建平也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那么,这场高规格的报告会,为2019年平原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哪些有益借鉴?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课堂,看看学生与老师。学生:县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乡镇(街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部门中层以上干部。这些是推动平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少数”。
老师兰建平更是全国经济领域的“顶级大咖”: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之江产经智库负责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方面研究与实践。
课堂上,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印证了报告会的“高质量”。兰建平院长的讲课,包括四个部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浙江省发展基本情况、“一号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平原创新转型的若干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报告会以数字化开篇,以思考探索结尾,从国外到国内,从“互联网 ”到实体经济,从浙江模式到平原路径,兰院长的课图文并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我们拓宽了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思维、明确了发展方向。
用苏浙经验启迪平原发展,以浙为师,对标学习,这次报告会是平原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学思悟践,方能扬帆起航。课堂中,兰院长抛出的关于平原创新转型的若干思考,让我们更好将所学、所思融汇贯通。
“城市是否应该承担国家与省的生产力新布局?”“平原如何成为创新大县?”“要依托龙头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德州港项目的综合效益,要有流量,更要有‘留量’”……这些一连串的启迪性的探讨,与大家频频产生共鸣,不断引发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
借用他山之石,兰院长给我们带来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作为传统制造业占大头的县级市,余姚把智能制造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以机器人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经济,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提升余姚制造业竞争力。同时,把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置,营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和营商环境,激发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使人才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县域通常被认为是区域科创体系的“最弱一环”。然而,浙江东部山区县新昌却实现了创新驱动这个“大战略”,在“小县域”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该县铁了心抓创新破“四不”(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评价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促转型,先后实现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路子。
“千万工程”在浙江落地生根,深刻改变乡村面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2003年,浙江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决策,16年的时间里推进“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浙江的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千万工程”累计让3000万人口受益。
浙江缙云乡愁经济铺富民路,“一只烧饼”产值逾15亿。缙云县成立烧饼办,注册统一商标、设计统一门店形象,还整合各方资源,利用“缙云烧饼文化节”、省农博会等载体进行宣传推介。缙云烧饼办还专门更新了包括烧饼门店标准、制作工艺等要求,既符合国际化的需求,又留住烧饼制作传统技艺的精髓,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乡土小吃的品质和竞争力。
实干背后的实干
抓工作、干事业,关键都在“实”,除此而外,别无他途。县委书记王洪霞在去年8月份就发出“学苏浙敢于‘想’求突破奋力‘干’”的号召,文章在新华社客户端刊播,浏览量突破70万人次。
着眼于担当作为,受兰建平院长启迪的平原县党政干部将在真干上下功夫,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打造平原‘高地’”的赶考路上砥砺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转变思路为先,坚持解放思想再出发。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打造平原高地,意味着标准更高、模式更新。平原县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创新,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为广阔的胸襟,在全国坐标系下谋篇布局、求变求强,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动力变革、促进文明交流、深化区域合作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向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行。
激活实力为上,开启数字经济新空间。数字化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平原县将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合理有序推进大数据产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化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医药、高效农业、新材料等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发展数字化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培强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新集群。福洋生物、联化科技、晋德螺丝等企业已经成长为同行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打造平原新高地,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群,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东鸿制膜、江山碳纤维,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晋德螺丝、征宙机械,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信谊制药、谛爱生物、诚汇双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项目,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夯实基础为本,构筑引才聚才新高地。人才,是生产力中最能动的因素,也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先机,就必须把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坚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改革人才激励、评价、分配机制,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营造各类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年内力争引进高技能人才400人、专业技术人才150人以上。□张娜 嵇磊 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