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北京花满城。花团锦簇中,平原有一枝。4月10日,2019山东平原(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暨北京平原企业商会成立仪式将盛大举行。我们向北京企业、行业精英展示怎样的“平原印象”?
“营商环境既是发展软实力也是硬支撑”,在“双招双引”竞赛里、会战中,这是“硬道理”。当“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
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就是在塑造“平原印象”。近年来,平原县把开发区转型提升、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作为“立县工程”,精准、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专业化产业园区,保姆式服务机制,实惠的人才政策……这些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客商感同身受———“平原是个好地方”。
推进服务改革 改出“加速度”
用优良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一场服务侧改革正在平原推进。
“平原项目证照办理、建设进度,要比其他地方快3个月。受益于良好政务环境,平原项目将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瓶装线和易拉罐装线,特别增设旅游参观通道和青啤体验馆,建成青啤集团的样板项目。”青岛啤酒(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吉敏说。
青岛啤酒年产40万千升啤酒搬迁扩建项目签约当天,平原县成立县长任组长的落地办公室。项目立项报告按时限可在一周内办结,县发改局当天办结;工信局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一周时间完成土地整平;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到企业对接,提供第三方资料,帮助企业办理证照。
招引一流企业投资,就要有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起,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平原县开展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从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水气暖报装、电力、信贷、政务服务、行政审批、信息共享、营商环境评价等方面,对平原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着力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平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保障。
“市场主体引进,招商工作只是开始,引入后的服务更加重要,要形成引入企业在投资审批时得到一条龙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全方位服务,在企业开工投产后得到经常性服务。 ”
对此,我县还制定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平原县建设项目“多评合一”暂行办法等五个办法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流程的通知》,围绕推进 “一次办好”改革定政策、明机制、优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同时,将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印发了督查方案、考核办法,每月调度督促。并制定了《平原县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工作方案》,突出重点部门督查,实行追责问责。
2019年,平原县将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消除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卡脖子”环节,着力破解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和电子执照应用,力争新登记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集约行政审批 体验“高效率”
良好的营商环境,体现在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服务上。3月1日,是全国统一更换新版营业执照的第一天。一大早,平原梦之缘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邵建义就来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业务。
办理新版营业执照,让她盖到了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之后的“第一章”,标志着我县正式开启“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模式。忆及之前办理营业执照,她要提前准备几十页材料,来回跑好几趟,如今,她只用身份证和手机,在行政审批服务局一个窗口就把所有的事办好了,时间也只用了10多分钟,让她直呼“简直是太棒了!”
办事企业、群众的“美好”体验,正是我县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最终目的。
2018年12月25日,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挂牌成立,整合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相关部门行政许可及有关政务服务等职责,办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环节优化、压缩时限,提供相关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等,着力构建“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的审批“新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也更快捷。
经过两个多月、多轮次的流程梳理、再造和布局调整,行政审批服务局重新成立了建设项目科、市场准入科、农林水事务科、社会事务科等4个行政审批科室。到目前为止,首批原属29个部门的158项行政许可事项,已经实现一窗受理、统一发证。
行政审批“一窗受理、全科通办”。行政审批服务局从企业办事角度,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4个审批科室统一设置综合受理、统一出证、帮办代办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综合服务模式,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真正实现企业、群众由“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实现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
推行帮办代办、容缺办理。成立专业“帮办代办”服务队伍,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为办事企业提供精准审批咨询,各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县里确立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全程无偿帮办代办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审批问题。对政府投资类重大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对暂时提供不出非关键申报材料的,在企业或项目引进方做出事后补齐承诺后,可以容缺办理。
“3545”改革目标基本实现。目前,3个工作日内新企业开办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事项已基本实现,电子化营业执照实现了立等可取;5个工作日内完成房屋交易、税收缴纳和转移、抵押登记等不动产事项已完全实现;45个工作日完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在内的项目审批也已经初步实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探索审批业务向乡镇(社区)延伸,将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3项行政审批业务下沉至乡镇社区,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实现全县域通办、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2019年,平原县新的市民中心即将启用,届时,包括行政审批、公安、税务、民政在内,全县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将实现集中办理,在服务上与企业“心贴心”,我们的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加速“智汇平原” 提升“吸引力”
创业创新的根本在人,引进及留住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平原进一步加强人才招引能力,从人才政策补贴,到“软环境”的综合提升,加快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努力营造无忧创业环境,创造一流的人才环境。
平原县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出台“人才新政40条”,实施平台建设“三年倍增”计划,连续三年举办“智兴平原”人才合作共赢活动,不断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打造“远者来,近者悦”的人才服务环境。在人才扶持方面,对省级以上专家、项目,平原县每年给予30万—300万元的资助。在平台建设方面,对省级以上平台,市县两级每年给予45万—15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对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的,市县分别一次性给予130万—600万元的奖励。在服务保障方面,建有人才公寓15万平方米,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内,突出人才主体地位,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出台《平原县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县企业家分批次、全覆盖、系统化精准培训一遍。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企业家有作为、有地位、受尊重的社会氛围。加大企业引才精准度,每年初在重点企业中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分产业编制需求目录,有针对性地对接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和专家,提高人才引进与企业需要的匹配度。
强化平台支撑,提升人才集聚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扶持企业创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省级以上平台24家,市级平台71家。福洋生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工程研究院,集聚杨胜利、沈寅初2名院士、正高级专家15人。
坚持柔性引才,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假日专家、星期天工程师等形式,支持各类人才自由便捷地来平原创新创业。深入开展“招研引学”活动,深化与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山大、天津工业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对接合作,目前全县与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合作院士达8人,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
平原县通过一系列招才引智新举措,打造“智汇平原”新高地。到2020年,计划面向国内外至少引进培养1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0名大学生,孵化器3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鲁西北地区人才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
记者 解桂颖 通讯员 李莎莎 唐欣 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