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一、简介:
平原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隶属德州市,东和东南与临邑县、禹城市交界,西和西南与武城、夏津毗连,南与高唐为邻,北与德城区、陵城区接壤。平原县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行政区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辖8个镇、2个乡、2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
平原县历史悠久,三国时期的刘备曾任平原县令,著名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境内至今存有龙门石刻、文昌阁、千佛塔等文物古迹,孕育了三国时期卜算家管辂、清代诗人董元度以及当代数学家张鸿基、哲学家任继愈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平原县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一区两圈一带”四大区域战略叠加区,具有“东引西联、南融北接”的地缘优势,拥有“六纵三横”骨干河道和1100公里输配水主管网,建有总库容3699万立方米的相家河水库和龙门水库,年可调蓄供水1亿多立方米,常年粮食产量近百万吨,蔬菜200万吨,畜禽产品20万吨,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京津蔬菜园区”、“畜牧业强县”、“生猪大县”、“鸽子之乡”,曾获“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建设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最佳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奖”。
2018年,平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3.68亿元。
二、历史沿革:
上古时代,有穷氏居住地。
夏、商时,少昊后国有穷建立鬲国,在平原县北部一带。
西周时为姜太公封地,为齐国西境之下邑,城址在今张官店村东。
春秋战国时齐国建平原邑,始见平原名。
秦废分封制改郡县制,以平原邑为县城置平原县,先属齐郡,后属济北郡。汉置平原郡,辖10县,平原县是其中之一,东汉末改属冀州。
三国时属魏冀州平原国平原县。226年复为平原郡。
晋十六国,为冀州平原国平原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安德郡平原县,551年县城由张官店东迁到今治。后魏置东平原郡。
隋代为平原郡平原县,属冀州。589年置德州,随还属。607年德州改称平原郡,隶属不变。
唐,河北道平原郡(德州)平原县。
北宋,属河北东路德州平原县。
金,属山东西路德州平原县。
元,直隶中书省燕南河北道德州平原县。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州平原县。
清,分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平原县、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恩县。
民国分属山东省平原县、恩县。1913年两县属济西道、1916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1938年平原、恩县属冀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939年属中共卫东地委辖区,1940年平原县铁路以东地区和禹城县北部地区合建平禹县抗日根据地,隶属冀鲁边区鲁北行政区,1941年平禹县一分为二,建铁路东平原县。1943年复建平禹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平原县、恩城县县城解放,属冀南区二专区。1946年,平禹县分建,路东平原县地区建立平北县,属渤海区二专区。1949年8月,平原、恩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平北县属山东省渤海区泺北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县于1949年10月还属山东省。1950年1月撤销平北县并入平原县,境域恢复平原县范围。10月隶属新成立的德州专区。1952年7月,三十里铺区、李家桥区划归平原,10月,恩县还属山东省德州专区。
1956年2月,德州专区撤销,平原、恩县属聊城专区。3月撤恩县,将其东部3个区和另2个区的6个乡并入平原县。
1958年,撤销德县并入平原县。
1961年,恢复德州专区,平原县还属。
1964年,德州专区更名德州地区,平原隶属不变。
1965年,将四女寺、郝王庄、蔡村、董王庄、大屯5个公社划归武城。
1972年,黄河涯、二十里铺两公社划归德城区。
1992年,王村店乡划归德城区。
1995年,德州撤地建市,平原隶属不变。
2001年,平原县成立经济开发区
三、行政区划:
平原县隶属德州市,辖王凤楼镇、前曹镇、恩城镇、王杲铺镇、腰站镇、王庙镇、张华镇、王打卦镇8个镇,三唐乡、坊子乡2个乡,龙门街道、桃园街道2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
四、地理环境:
平原县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程由27米降到18米,高低相差9米,地面坡降为1/7000—1/10000。境内微地貌类型大体可分为6个类型: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沙质河槽地、沙丘地。境内河流分属马颊河、德惠河两大流域。全县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4条。马颊河在平原境内长36公里,流域面积645平方公里。马颊河系内有笃马河、郑官沟、腰站中心沟、马减竖河、平夏公路沟、东屯沟、杨黑沟、马颊河截碱沟、平陵公路沟等15条河道沟渠。德惠新河在平原境内长38.8公里,流域面积402平方公里。德惠新河系内有赵王河、张茂吴沟、扁担沟、赵王河故道、老赵王河、张士府沟、金家洼沟等7条河道沟渠。
五、交通运输:
平原县距济南遥墙机场80公里,天津港220公里。有3条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石济客专)、1条高速(京台高速)、2条国道(105国道、304国道)、3条省道(101、323、105附线)穿境而过,拥有2个高速出入口、2个铁路客运站、1个铁路货运站和一个通用航空机场,实现了“40分钟到济南、1小时到北京、3个半小时到上海、4个半小时到杭州”。
铁路:太青高铁与京沪线穿境而过。
平原火车站始建于1910年,是京沪铁路线上的一座百年老站,现有正线2条,到发线4条,货物线4条,专用线3条。平原东站是石济客专(石家庄至济南客运专线)德州境内的火车站之一,2017年12月28日,石济客运专线平原高铁东站正式运营,该线路在山东省内共设有5个停靠站点,分别是德州东、平原东、禹城东、齐河、新济南东客站。
济南铁路物流园于2014年9月开通运营,“平原——青岛港”、“平原——烟台港”集装箱班列每日对开,可提供货运代理、公路运输、货物装卸、报关报检等物流服务,年作业能力达1亿吨,被铁道部列为全国100个战略装车点之一,可一次性发送集装箱140多个直达港口装船,形成了集高端物流、港口公铁海多式联运的新格局。
公路:截止到2018年底,全县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274.169公里,拥有客货运输企业85家,城区公交车86辆,公路客运量28.83万人,各类货运车辆6506部,载货量8.8万吨,共有公交线路28条,其中城区线路4条,城乡线路24条,设置候车亭176个,428个站点牌,线网覆盖全县855个行政村,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2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17.21公里/百平方公里。
航空:平原通用机场坐落在城北幸福大道路东坊子乡境内,距平原县城约5公里,距德州市区约20公里,占地面积450亩,跑道长1000米、宽30米,停机坪15000平方米、塔台一处、机库三座、办公楼一处、宿舍楼一处、属于全封闭式机场,主要提供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地面保障等。
六、自然资源:
平原县土地总面积157.11万亩,其中:耕地104.13万亩,园地6220亩,林地8.97万亩,草地1.8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5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7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5万亩,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引黄河水。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785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416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824万立方米。2018年,全县用水总量为20265万立方米。其中,坑塘提水751.2万立方米,跨流域调入量12691万立方米,地下水6823万立方米;全县植物资源包括食用植物、棉麻烟类、林木、观赏植物、草类植物、水生植物等200多个品种,动物资源包括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80多个品种,常年粮食产量近百万吨、蔬菜200万吨、畜禽产品20万吨。
七、民族与宗教:
民族基本情况:我县少数民族人口共有6500人,民族成分16个,分别是: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朝鲜族、白族、壮族、土家族、瑶族、彝族、傈僳族、黎族、仡佬族、布依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其中,回族村庄14个,分别为王凤楼镇仉庄、张庄、刘庄、麻庄、马庄,前曹镇沙庄、后城墙李村、南麻村,腰站镇沙庄、塘坊村,恩城镇大北关村,王杲铺镇甜中村、甜南村,开发区白家营村。回族人口6141人。(以上数据为2012年自行统计数据)
宗教基本情况:我县现有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四大宗教。信教群众6429人,其中伊斯兰教信教群众3267人,基督教信教群众3089人,道教信教群众28人,佛教信教群众24人,天主教信教群众34人。 我县现有宗教团体3个,分别为县伊斯兰教协会、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县道教协会。合法宗教活动场所99处,其中清真寺15坊,基督教堂1处、基督教固定处所80处、道教固定处所1处,佛教固定处所2处。宗教教职人员33人,其中伊斯兰教阿訇9人,基督教牧师1人、长老5人、传道员14人,道教乾道1人,佛教比丘2人。
八、经济:
(一)综述
2018年,平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0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15.6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97.92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例为15.8:45.6:38.6。
2018年平原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549家,其中各类企业1230 家,个体工商户3071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5%,26.2%。
(二)农业
1990年,平原成为全国第一个玉米单产千斤县。1992年,平原举办了中国(平原)首届鸽子节,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予以报道。2002年,平原县600名农民包专列下温州,学习民营经济发展。2006年,平原大力推进小康村创建,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秀美农村”三大工程,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电相联,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2018年,全县已经形成粮食、蔬菜、畜产品三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常年粮食产量80余万吨、蔬菜产量130余万吨、肉禽蛋产量近20万吨。
2018年,平原县完成造林1.82万亩,植树200万株。其中,完善绿色生态廊道85公里;完善万亩林场2处、新建千亩林场4处;绿化美化乡村246个。完成四旁植树80多万株;新建、完善林网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万亩。2018年底,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9.35%以上。经济林面积达3.1万亩,年产经济林产品产量2.01万吨,总产值1.3亿元。
2018年新增植物资源梓树、楸树、流苏、皂角、杜仲、榉树、四倍体泡桐、元宝枫、五角枫、金叶复叶槭、红叶复叶槭等12个树木品种。
(三)工业
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超九成行业保持增长。全县26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96.2%,16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县水平。
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0.3亿元,同比上涨35.5%,占总产值比重为25.5%;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71.6%,占总产值比重为16.7%;造纸和纸制品业实现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29.0%,占总产值比重为13.1%;医药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38.4%,占总产值比重为10.8%;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96.7%,占总产值比重为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75.3%,占总产值比重为5.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46.8%,占总产值比重为3.7%。
2018年,平原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3.7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6.7%、22.0%和153.2%。重点企业生产普遍加快。累计产值前100名企业中,88家企业产值增长,前100名企业产值累计增长34.9%。
2018年全年,平原新建续建项目90个,总投资288亿元,13个项目进入省市重大项目库。2018年,平原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1%,较年初提高3.52个百分点。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
2018年,平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60亿元,比2017年增长8.8%。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1亿元,增长8.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亿元,增长14.4%。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用等刚需商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粮油、食品类增长2.6%,饮料类增长4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6%,日用品类增长1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逐步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发展。与此相关的消费升级生活改善类商品增长步伐加快。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9.4%,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类同比增长18.1%。与住房相关的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五金电料类商品销售分别增长8.0%、9.8%和33.1%。
2018年,平原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98家。其中,年销售额(营业额)5千万至1亿元的贸易企业10家,比上一年增加2家,年销售额(营业额)1千万至5千万元的贸易企业38家。
九、社会事业:
(一)科技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县、乡均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平原县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平发〔2016〕16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发〔2017〕18号)等政策,对于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争取、人才引进等分别确定了奖励标准。近三年,全县用于科技创新的奖励资金达到400多万元。
(二)教育事业 体育事业
平原县现有幼儿园 107所,在园幼儿13275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7%,学前普惠率94%,省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德州市级一类园16所,专任教师990人;小学78所,在校生28114人,专任教师25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学生13392人,专任教师105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7609人,专任教师584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633人,专任教师56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5所。2017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已举办的五届德州市运动会中,夺得三次金牌总数第二名,两次第三名。县体校多年来为上级运动队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和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全县争得了很多荣誉。平原县连续两年承办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得到了省体育局的认可。
(三)文化事业
获奖情况:1982年10月,平原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1990年12月,平原县电影院被当时的国家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放映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原县“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一直延续至今。2013年2月,平原县文体广新局被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2017年,平原县先后两次获得“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称号。2017年,腰站镇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概况:自2015年以来,全县文化建设有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级有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是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认定的国家一级馆,拥有对外免费开放窗口14个,每天免费开放8小时。平原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余册,共有包括图书借阅室、国学讲堂在内的8个免费对外开放窗口,年接待读者16000余人次。全县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12600余平方米,图书34800余册,电脑200余台,文体娱乐器材300多件,拥有文艺队伍近600支,年组织活动1500多次。与此同时,通过并转和新建,全县175个社区和94个省定贫困村建设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内部建有多功能文体活动室、儒学讲堂、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配有日常开展文艺活动所必需的锣鼓、乐器、灯光和音响等设备。
文物概况:平原县先后三次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到目前,现有6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全县可移动文物数量达到327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我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30项。其中《刘备在平原的传说》《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西河大鼓》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斗虎》《管辂的传说》《恩城鸽子会》《恩城签子馍馍加工技艺》《戴家口河灯节》《平原义和团的传说》《撼天擂》等10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列入县级非遗项目有:《平原民歌》《崔家林的传说》《铁拐李偷锅的传说》《水务七十二井的传说》《琵琶湾的传说》《千佛塔的传说》《平原民谣》《四根弦》《西坊子武术》《平原民间游艺》《张万仁面塑》《通德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等项目。现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名录保护体系,各级名录均得到有效传承和传播。列入德州市市级传承人4个,分别为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任万平、刘备在平原的传说传承人张洪春、西河大鼓项目传承人马士海、牛斗虎传承人刘凤奎。
(四)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三国文化广场:位于县城东,平安大街路北,占地18.3万平方米,2006年10月9日竣工启用,由内到外分为龙门水库湖水区、10米景观区、环湖花坛、3米宽小路和功能特色各异的园林,注重历史文化与生态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广场雕塑以三国文化为特色,其中轴线的雕塑设计突出了平原从过去到现在的纵向发展文脉,体现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琵琶湾公园:位于平原县城的中心区,占地500亩,其中水体面积138亩,商业用地80亩,水岸线全长2000米,园内有一水湾,形如琵琶,是一个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健康娱乐,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公园。琵琶湾公园的整体布局为一湾,两环,四区,八景。一湾指琵琶湾;两环指东西两个风格不同的环水景区;四区指西北文化艺术庆典区,西南商业民俗风情区,东北历史文化游览区,东南市民健身休闲区;八景指画桥烟雨、霞衬桃园、杰阁远眺、云凝古渡、晓钟鸣梵、长堤桃李、龙湫响应、古城霭影。
(五)卫生
平原县共有7家县直医疗机构,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处、民营医院4处、1处疾控机构、1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一体化村卫生室228处。
县级公立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龙门医院、光明医院、洛北眼科医院、瑞恩医院。疾控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社会保障
201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180 元,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1430元,增长 18.9%。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8135元,增长 1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7994 元,增长18.3%。2018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3.62万人、 11.1619万人、2.0077万人2.7011万人和2.31万人。2018年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60元。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18元,为85533名老年居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09119718 亿元。2018年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30.42万人,其中,城市5.62万人,农村24.8万人。五保对象2.19万人,供养支出5900.7万元。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0个,床位3.75万张。社会福利企业31家,安置残疾人员421人。
十、旅游:
平原县旅游资源丰富,至今仍保留有龙门石刻、千佛塔、文昌阁、森罗殿遗址、虬龙槐等一批历史文物古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新建了三国文化广场、和谐广场、相家河水库、琵琶湾公园、康熙探花花园、盛堡啤酒花园、马颊河生态观光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处山东省最美休闲乡村,1家旅行社、8家旅行社营业部,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各1家,3家三星级旅游餐馆,2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家山东省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家山东省精品采摘园,1处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1处山东省开心农场,初步形成了“旅游饭店、旅游示范点、旅行社”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平原美食远近闻名,有“王记”老豆腐、签子馒头、“龙克”驴肉、平原乳鸽等风味独特的名吃,其中,签子馒头被评为“山东省不可不吃的100种美食”之一。平原旅游特色商品主要有“通德号”系列旅游商品、“安华手把件”系列旅游纪念品、人造花、草柳编、寇氏剪纸、单氏根雕等。
十一、历史名人:
管辂(209~256) 字公明,平原城西南管庄(今桃园街道周家寨村西,已不存在)人。8岁就喜仰视星辰,遇人便问其名,夜不能寐,父母不能禁止。常说:“家鸡野鹄、犹尚知时,况于人乎。”每与邻儿游戏,常画地为天文,分布日月星辰,讲得头头是道,宿学耆人不能折之。成年后,管辂精通《周易》和占卜,对“易经”“易传”有很深的造诣,能深通其理,并运用自如,在《三国志·管辂传》和《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都有占筮奇缘的传说。管辂一生注释《周易》的著作共20卷,还著有《占箕书》一卷,《五行杂卜经》十卷和《鸟情逆占》一卷。故被后世占卜之人所崇拜。管辂“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言戏,不择非类,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死后葬于平原城西南周家寨村西、尚家庙村附近。旧志记载有墓,今已不存。
刘峻(462~521) 字孝标,平原县人。南朝梁学者,文学家。刘峻自幼丧父,家贫,8岁开始在田间劳动,后随其母兄寄于富人家为仆,从此始有书读,夜间常燃麻杆当烛,通宵攻读,爱不释手。齐永明中叶(约公元486年),刘峻自奔江南访贤求学,读书甚多,倍受称赞。天监初年(公元502年),被召入山西省任典校秘书,不久,又被引荐为荆州户曹参军,撰《类苑》,后因病辞职。病愈后,便在东阳紫岩山(今浙江省金华附近)设馆讲学,从学者甚多,影响很大。梁武帝肖衍招他为文学士,他对事物见解独到,概不盲从,因而武帝难容,不再招用。自此,刘峻潜心著书,完成《类苑》120卷,著《辨命论》以寄情怀,认为“命也者,白天之命也,定于冥兆,终于不变”。他的“自天之命”是指一种自然的必然性,实际是想用自然命定论反对佛教的有神论。曾注《世说新语》,引证详确,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刘户曹辑》。
董元度(1712~1787) 字曲江,别号寄庐,平原县王杲铺镇董路口村人。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元度秉承家学,自年少便以春柳诗擅长。乾隆十二年(1747年)科举人,与其父(董思凝)皆因作诗而声满京国。乾隆十七年(1752年)科进士,入词馆(翰林院),不久,外任江西定远县知县。一年后改任山东东昌府(治所在今聊城市)教授,任教10年,精心攻读诗文,诗名大扬,噪海内达30年之久。元度口吃而心达,貌谦逊而精神旺盛,境啬而道丰,性平易而言语婉谐。年七十仍两目炯炯,谈论丰采如壮时。著有《旧雨草堂集》八卷。广西桂林胡德琳(曾为济南知府)为之作《序》,云:“曲江之诗和平尔雅,不为浮艳之态,而亦无钩章棘句之习。大抵根柢于义山,而归宿于放翁。间作长短句,含宫嚼徵老而不衰。”1979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在题序中有其词《调寄“贺新凉”》一阕。
李振山(1910~1938) 男,汉族,又名李守晨,平原县王庙镇吴阎田村人。家境中等,13岁考入平原县高等小学。民国16年(1927年)4月,在学校由马绳武(后叛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小学毕业后回家自办学校,边教书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发展李秉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1928年)8月,考入县立中学读书,他与同班同学马云祥(共产党员)一起秘密进行党的活动,先后发展了刘子蔚等多名学生入党。民国19年(1930年)10月,他们秘密成立了中共鲁北临时委员会,李振山任宣传委员。民国20年(1931年)暑假,李振山考入济南齐鲁中学高中班,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与中共山东省委取得了联系,担任省委交通员,曾代表省委到菏泽地区开展活动。民国23年(1934年)夏,中共山东省委屡遭破坏而陷于瘫痪,他与刘子蔚、马云祥三人会聚在平原县城南吴阎田小学准备研究建立新的省委,不料消息走漏,受到反动当局警察的追捕,三人机智逃脱。李振山改名辛学诚去菏泽投靠亲友,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民国27年(1938年)8月,因患恶性痢疾,在菏泽病故,时年28岁。
李竹如(1905~1942) 男,汉族,原名贻萼、字世华,曾用名一凡,最后改为竹如,山东省利津县人。民国14年(1925年)夏,李竹如在惠民四中读完初中后,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高中,后转到济南正谊中学读书,在学校集资兴办了油印的《竞进周报》,宣传进步思想。民国16年(1927年)春,李竹如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并担任大学的中共党支部书记。民国20年(1931年)学校党组织遭到破坏,李竹如回到济南,在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任教。民国21年(1932年)暑假,调到平原,在省立第五乡村师范教书。李竹如在省立平原第五乡师任教期间,与共产党员马霄鹏一起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发展了一批进步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五乡师建立了党的支部。民国23年(1934年)3月,他编写了讽刺傀儡皇帝溥仪的话剧《大登殿》,并组织学生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民国24年(1935年)初,李竹如联合济南的朋友创办了《新亚日报》。5月,李放弃了教师工作,到济南任《新亚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由于国民党分子扰乱,民国25年(1936年)春,李竹如离开济南到上海办《文化报》。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以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李竹如离沪奔赴延安,途中加入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做民运工作。民国27年(1938年),李竹如担任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的社长,并于1939年元旦并入《新华日报》,李竹如担任副总编辑。6月,调山东分局任民运部长、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管理委员会主任。民国29年(1940年)7月,在新成立的山东省参议会任驻会议员、秘书长和山东省抗战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文化界协会会长等职。民国31年(1942年)11月2日,在沂水县对崮峪与日军作战时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年仅37岁。
赵明德(1924~1976) 男,汉族,平原县腰站镇黄庄人。民国27年(1938年),在本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民国28年(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曾先后担任中共平原五区区委委员、中共平原县委宣传部长、中共高平县委和平原县委副书记。民国34年(1945年)12月,赵明德调《冀南日报》做编辑工作。民国37年(1948年)10月,任《中原日报》主编。民国38年(1949年)5月随军南下,在刚刚成立的《江西日报》任编辑组长、报社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期间,曾进中央党校学习,为新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5月,调任井岗山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后调江西师范学院任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76年1月31日病逝。
马诚斋(1916~1978) 男,汉族,名允信,字诚斋,平原县恩城镇军营村人。民国20年(1931年)秋,马诚斋考入山东省立第五(平原)乡村师范。读书期间,在共产党员马霄鹏、李竹如的启发引导下,组织了有20余名进步同学参加的“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和进步书籍。民国23年(1934年)1月,经中共鲁西总支书记刘子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马诚斋入党后,积极为革命工作,在学校先后发展赵毅、高峻岳、张国平、张一粟、于曼青、王禄青等人入党。10月,中共五乡师支部成立,马诚斋任支部书记。民国24年(1935年)5月,在济南一乡师读书的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派人到平原联络组织反会考斗争,马诚斋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读书会”的积极分子为骨干,发动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连续罢课三天,遭到国民党武装警察的镇压,马诚斋与其他5名学生被学校开除。后经多次交涉,又回校留级学习,民国25年(1936年)暑假毕业。马诚斋师范毕业后,在恩县瓦子庄小学当教员,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先后发展李华珍、白金龙等青年入党。民国27年(1938年)2月,中共恩县县委建立,马诚斋任县委书记。8月,调中共鲁西北特委任宣传部长。民国28年(1939年),先后担任冀鲁边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卫东地委组织部长、中共三地委书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平原、恩县、夏津边界地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由于执行统战政策的失误,民国29年(1940年)春,被免去地委书记职务。民国31年(1942年)春,在日军的扫荡中,马诚斋被捕,在敌人面前,他临危不惧,经多次审讯,始终未暴露身份,被日军运往本溪柳塘陈家堰煤矿挖煤。10月上旬,他趁机逃出,步行三个月,在河北省南皮县找到了冀鲁边抗日武装部队,后随部队回到冀鲁豫边区,分配到中共运西地委任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马诚斋历任中共运西地区工委书记、二地委副书记、七地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长、聊城地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长。领导了聊城地区的第二期整党工作。民国38年(1949年)6月,马诚斋被分配到华北革命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大学)任党委副书记。1953年,全国转入经济建设时期,马诚斋被调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副厂长。靠自学攻读完中等专业规定的各门课程,取得了中专毕业证书。1958年,奉命筹建一三三厂。1960年3月7日,一三三厂正式投产。8月,调国家经委企业局任副局长。1963年2月,马诚斋任一三二厂厂长,主持试制“歼5甲”战斗机,1964年11月11日,“歼5甲”战斗机一次试飞成功,受到航空工业部的表彰。1977年7月,南京市委分配他到七三四厂工作。11月,被任命为厂党委书记,由于积劳成疾,旧病突发,1978年4月14日不幸去世。1983年,中央决定为马诚斋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被航空工业部推荐为中国名人,编入《中国名人辞典》。
张鸿基(1904~1971) 男,汉族,平原县桃园街道林庄人。8岁考入县城小学读书,14岁高小毕业,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中学期间,各门功课均好,唯数学最优。民国12年(1923年),考入美国巴克学院数学系。民国15年(1926年)1月毕业时获数学学士学位。9月,转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理科研究院攻读数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时年仅25岁。民国18年(1929年),张鸿基学成回国,先后在青岛大学、沈阳东北大学担任数学教授。民国19年(1930年),他的论文《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变换》在美国数学学会刊物上发表。同时,加入美国数学学会和中国数学学会。民国20年(1931年)10月,又在南京中央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安徽大学担任数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张鸿基于民国27年(1938年)8月到重庆国立编译馆做编译工作。后又在四川白沙大学和成都齐鲁大学任教。民国31年(1942年),张鸿基的论文《数之发明发展》和《统计学所应用之中等数学》,分别在《科学数学专刊》第二卷和《数学教学》第三期上发表。民国32年(1943年),张鸿基开始在国民党空军参谋学校兼课,应例列入国民党员。民国35年(1946年)8月,担任四川大学数学教授,开始研究“非分析函数”,在数学界较有影响。成都解放后,张鸿基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于1951年6月参加了中共四川省委组织的工作团,在双流县参加土改。10月,被分配到东北工学院任教。1953年9月,又调到北京航空学院任教。1964年3月开始担任该院数学教研室主任。1971年11月29日,因患肝癌病逝。
郭寿仁(1884~1974) 男,汉族,夏津县罗庄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在恩县庞庄教会学校上学,信奉基督教。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山东齐鲁大学医学系,毕业后,由教会帮助去美国留学。回国后,在湖南从医。郭寿仁与平原籍的妻子张氏结婚后,于民国10年(1921年)来平原行医,是平原境内的第一位西医大夫。民国21年(1932年)9月,郭寿仁在平原县城丁字街路南(现平原旅馆处)开办“寿仁医院”,有医护人员4名,是平原县的第一所西医医院。民国26年(1937年),郭寿仁受聘赴湖北行医,寿仁医院的业务由徒弟刘熙春主持。民国34年(1945年)6月,郭寿仁回到平原后,将“寿仁医院”改为“寿仁眼科诊所”,专攻眼科医术。医院附设外科、妇产科,有医护人员6名,房屋30间,病床10张。能做青光眼、白内障、膀胱结石、胃穿孔、截肢等手术。郭寿仁成为鲁北地区较有名望的眼科医生。1956年,郭寿仁响应政府号召,带“寿仁眼科诊所”加入平原县城关联合诊所。1960年,郭寿仁被选为县政协委员。1974年病故,终年90岁。
任继愈(1916年4月~2009年7月) 男,汉族,龙门街道(原平原镇)北任村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北方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1964年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年,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任中国科学院(现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并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2005年5月,任国家图书馆馆长;2005年6月,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2004年起,任名誉会长。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到加拿大、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讲学、访问。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就蜚声中外,影响深远。为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任继愈禅学论集》等及学术论文多篇。主编有《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教科书)《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4卷)《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3卷)《中国道教史》《宗教辞典》《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106册)《中国文化历史知识丛书》(共100册)《中华大典》等大型工具书及《敦煌遗书》(已出版30卷)等。2009年7月11日病逝。
十二、特产名吃:
【“杲牌”黄瓜】 王杲铺镇主要种植大棚黄瓜,播种面积1万亩,总产量6万吨,总产值1.5亿元,2003年注册“杲牌”黄瓜商标,2006年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杲牌”黄瓜被德州市工商局评为“德州市知名商标”。
【早春西瓜】 早春西瓜基地位于王打卦镇马颊河以西,三斗路以东,涵盖北侯村、潘邓村、王打卦村、铁匠村等20多个村庄,种植总面积1万余亩。该基地采用拱棚生产模式,实行反季节种植,早春西瓜主要品种有丰冠、华欣863、京欣1、京欣2等。年总产量5000万公斤,年总产值7000万元,主要销往京津冀、东北三省及江浙一带。2015年6月,德州市第二届瓜王大赛在王打卦镇举办,李孟楼村种瓜大户任善华获“德州瓜王”殊荣。
【“鸣店”牌西红柿】 前曹镇优质西红柿生产基地包括鸣鸡店、肖庄、金庄、董庄、崔庄、赵庄、刘庄、潘庄、郑庄、大岳庄、小月庄、白屯、宫徐、朱庄、田庄、马庄、刘唐、董家庙等18个村,西红柿种植面积5000亩,实施主体为平原县鸣鸡店红利西红柿合作社。合作社的“鸣店”牌西红柿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10年获得德州市“名优蔬菜”称号。
【早玉杏】 平原县早玉杏系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平原县林业局从王打卦镇代家口村实生杏树资源选育出的实生杏新品种,该杏于1999年5月29日通过了以束怀瑞教授为首的省级果树专家组的鉴评,2009年5月29日两单位合作的“优质高产多抗优良新品种‘早玉杏’选育研究课题”通过了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农科院等专家组的验收,2009年10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五届八次会议审定,准于在全省推广。是鲁北地区露地栽培成熟最早的杏品种。
【签子馒头】 签子馒头选用优质精面粉为原料,制作时,按100:1的比例在酵面中加碱面(0.5公斤酵面加1克碱面),并适量和以嫩面在案板上揉匀,用特制木杠反复挤压,然后切段,搓成约20厘米长、两头尖、中间粗的形状,插入带竹签的蒸笼内,上锅急火蒸20分钟,即可出笼食用。蒸熟后的签子馒头呈纺锤形,色白润如玉,油光微亮,味道香甜,柔韧可口。2006年7月被评为“山东名小吃”荣誉称号。
【王记老豆腐】 平原县老豆腐远近闻名,不仅加工户众多,更因口味独特、老幼咸宜成为大众早餐首选。最为出名的当属“王记老豆府”制作的老豆腐,精选优质大豆加工而成,配上特有秘方熬制的卤汤,以其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油而不腻,卤汤辣而不呛、油清而不淡、有肉味而不腥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许多外地来客早餐必前去品尝。2004年,王记老豆府制作的老豆腐荣获“山东名小吃”荣誉称号。
【菜盒子】 民间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是家家户户打囤的日子,用柴火灰在自家院内画一个较大圆圈,圈中放满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等农作物,而人们发现囤打好后还缺少一个盖,巧手的妇人就用面皮中间夹上菜馅、边缘涅上花边来做粮囤盖这样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粮食满囤。制作工艺:选用精细面粉200克,嫩鲜菜2500克,鸡蛋2个,油,葱花适量,将面粉和成冷水面团,稍醒,嫩鲜菜切碎制成馅,把面团一分为二,擀成圆形薄皮,将制成的碎菜馅均匀地摊在面皮上,把另一张面皮盖上,再把面皮边缘按压严实,用电饼铛或鏊子烙熟即可。特点:皮薄馅厚,鲜香可口。2006年7月荣获“山东名小吃”荣誉称号。
【麽茄】 原料:线茄、葱、姜、蒜、八角、海鲜酱、柱侯酱、排骨酱、老抽、生抽、盐、味精、鸡粉、白糖、五花肉。制作过程:将线茄打成梭衣刀,下油锅炸至外酥里嫩时捞出控油。锅留油少许,放葱姜蒜煸锅出香后放五花肉煸炒,然后放八角、海鲜酱、柱侯酱、排骨酱、生抽、老抽、盐、味精、鸡粉、白糖各适量,待出香味后放入高汤,开锅放入炸好的线茄,调至小火收汁入味出锅即可。特点:咸鲜、微甜、滑嫩、酥烂。2006年7月荣获“山东名小吃”荣誉称号。
【北任扒鸡】 北任扒鸡用于传统工艺选饲养十周左右的童子鸡作为主料。加配十几种名贵调料,经蜜水浇灌,素油烹炸,精工扒制而成。色鲜味美、肉质鲜嫩、五香脱骨、咸淡适中、回汉皆宜。是高蛋白低脂肪性营养食品,经常使用能收到开胃健脾、温中益气、通络提神之功效。2008年10月荣获“山东名小吃”荣誉称号。
十三、名胜古迹:
【颊川石桥】 位于平原县龙门街道琵琶湾公园内,2008年8月在琵琶湾公园建设施工时发现,10月按照原有风貌进行了保护性维修。颊川石桥为单孔桥,桥面宽4.5米,长6.1米,桥洞高1.7米,宽1.35米。与颊川石桥同时出土的还有“颊川代筏”“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岁次 戊午正月吉”“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邑人宋仕建”“重修颊川石桥碑记”碑刻各一通。明万历四十六年,南京督察院右督御史宋仕修建,清代平原知县吕宏积续修。2011年4月,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竖立了文物保护碑。2015年1月,平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了“颊川石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5年6月30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 位于县城以北2公里,三唐乡崔家庙村东,毗邻京沪铁路与101省道,俗称崔家塔。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塔高7级、26米,塔身为八棱柱形,四面有窗,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三字。青砖结构。在建塔的同时,重修了弥勒庵(俗称崔家庙,庙已不存)。该塔上下匀称,蔚然秀观。虽经多年的风吹雨淋,依然坚固,高耸云空,隽秀挺拔。2005年被德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位于恩城镇中心小学(原平原县第二中学)院内。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原系旧恩县的一座著名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六十年(1720年)、1991年、2005年,曾四次修葺。文昌阁的建筑形式是:约10米见方的高台,台上建阁,阁上竖立亚腰葫芦形的塔尖。下方、上圆、尖顶,蕴天圆地方之意。整座建筑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结构精巧,蔚为壮观。系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原火车站】 始建于1910年。火车站主体建筑南北长54米,东西宽17.3米,建筑面积约9300平方米,采用一高两低传统的建筑格局,建筑风格玲珑剔透,厚重坚实,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窑无名革命烈士墓】 位于王凤楼镇胡窑村北,占地100平方米(10米×10米)。墓葬封土完好,墓碑完整,正面刻有“腊月十二反扫荡无名烈士纪念碑”字样,碑阴刻有“腊月十二反扫荡碑记”,字迹内容清晰可辨。2009年,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单位档案,档案存放于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竖立了文物保护碑。2015年1月,县政府与王凤楼人民政府签订了《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
【李大鼻无名革命烈士墓】 位于王凤楼镇李大鼻村东路南,墓三座,占地150平方米(15米×10米)。墓葬封土完好,墓碑完整,正面刻有“腊月十二反扫荡无名烈士纪念碑”字样,碑阴刻有“腊月十二反扫荡碑记”,字迹内容清晰可辨。2009年,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单位档案,档案存放于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竖立了文物保护碑。2015年1月,县政府与王凤楼人民政府签订了《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
【东陈忠字墙】 位于王凤楼镇东陈村中,修建于1969年。“忠字墙”主体高6米,宽6米,厚1米,由墙檐、墙体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墙檐如倒台阶状,中间镶刻五角星,墙体正面两边刻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楹联,中间写有“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基座雕刻葵花图案并刻有“毛主席万岁”字样;墙体背面亦刻有“五洲震荡风雷激,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楹联,中间写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
【相家河水库风景区】 位于平原县原相家河和蒲河的原址上,全长14.2公里,库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6.86平方公里,总库容301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7000万立方米。相家河水库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园林绿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李大鼻无名革命烈士墓】 位于王凤楼镇李大鼻村东路南,墓三座,占地150平方米(15米×10米)。墓葬封土完好,墓碑完整,正面刻有“腊月十二反扫荡无名烈士纪念碑”字样,碑阴刻有“腊月十二反扫荡碑记”,字迹内容清晰可辨。2009年,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单位档案,档案存放于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竖立了文物保护碑。2015年1月,县政府与王凤楼人民政府签订了《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
【东陈忠字墙】 位于王凤楼镇东陈村中,修建于1969年。“忠字墙”主体高6米,宽6米,厚1米,由墙檐、墙体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墙檐如倒台阶状,中间镶刻五角星,墙体正面两边刻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楹联,中间写有“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基座雕刻葵花图案并刻有“毛主席万岁”字样;墙体背面亦刻有“五洲震荡风雷激,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楹联,中间写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
【相家河水库风景区】 位于平原县原相家河和蒲河的原址上,全长14.2公里,库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6.86平方公里,总库容301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7000万立方米。相家河水库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园林绿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康熙探花花园乡村旅游区】 康熙探花花园位于马颊河与省道315、318交汇处,具有17公里引黄济津的绿色河道,7000亩的天然生态湿地,1000亩的古老果园。果园内有苹果、梨、杏、山楂、桃、柿子等六大类20多个品种,600年以上的老梨树200余棵。这里既是莱阳梨的故乡,又是康熙年间探花董讷的私家花园。探花花园主要规划乡村记忆馆和旅游地产两个版块。其中,乡村记忆馆分为乡村运动场、乡村动物园、乡村老作坊、乡村民居展、乡贤馆、乡村民俗馆6个场馆。一期规划4000亩,共分为风情果园、水上乐园、湿地公园、探花花园4个园区。围绕“风情果园树品牌,水上乐园增人气,湿地公园抓配套,探花庄园搞开发”的基本思路,景区已建设完成了交通干道、观光廊架、牌楼、接待中心、观景台、餐饮接待中心、垂钓中心、人工沙滩和游船码头等。有赏花采摘、乡村特色美食体验、沿河垂钓和湿地划船等旅游项目。形成了集民俗体验、生态采摘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区。景区已被列为德州市十三五重点旅游项目,荣获“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等荣誉称号。
【马颊河生态观光旅游区】 位于龙门街道马颊河与龙门水库周边的军仓、鑫河和许铺3个社区的14个村庄,占地面积约7000亩。以马颊河和龙门水库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以无企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为基础,适宜开发现代观光农业、特色林业、无公害果品、蔬菜采摘、垂钓等项目,本着建设马颊河万亩休闲生态观光园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四个“千亩方”和“一条街”工程。即:千亩梨园、千亩柿子园、千亩蔬菜区、千亩垂钓区和美食一条街。同时,大力做好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环境优雅、恬静的自然景观,力争达到“春季赏花,夏季避暑、多季采摘、四季垂钓”的旅游胜地,形成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游览、观光、美食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备在平原的传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汉末年,以仁和著称的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曾任平原令、平原国相。《三国演义》中描述:“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可以说平原是刘备创立霸业,实现“匡扶汉室”政治抱负的新起点。刘备坐平原期间,颇有政绩。踌躇满志,有着争雄称霸、“匡扶汉室”的强烈政治抱负,知民苦,恤民情,顺民心,和民意,有着浓重的平民意识,扶助农桑,发展经济,扶正祛邪,抑恶扬善;求贤若渴,知人善任,重教兴学,倡导礼仪,初步形成了“人和”与“恤民”的思想基础,为平原的百姓在战乱中求得了一个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在民间世代流传,具有代表性的有《刘关张平原桃园三结义》《龙门的传说》《真龙天子的传说》《张飞鞭打督邮》《三义庙》《偶植盘龙柳》《仁德感义士》《惜才收赵云》《首善孝行街》《育英办义学》《倾城送长亭》等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都集中体现着刘备怜恤百姓疾苦,重视发展经济、注重公平诉讼、稳定社会秩序和重学兴教的思想。刘备在平原的传说至今在平原城乡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是平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原人世世代代以刘、关、张在此结义为荣,人人以刘、关、张为镜,兄弟互尊,父子相爱,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村风纯正。为保护好这一遗产,2002年7月,由平原县委、县政府编纂出版了《刘备在平原》一书。2004年9月,张洪春又相继出版了历史小说《刘备坐平原》和民间故事集《刘备在平原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刘备重学兴教、倡导礼仪、惩恶扬善、安定社会等故事,是其“人和”“诚信”“恤民”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刘备“仁和”思想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通德醋酿造技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德号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传承至今已历百余年,是一家五代承一祖业的老字号。通德号创始人任金栋,是平原县龙门街道北任村人。1901年,在平原火车站对面开了一家醋坊,主产黑米醋,相继开设酿酒作坊,主产小米酒,起名“通德号”(寓意为“通力合作,以德经营”)。1939年秋,在济南市保华街办起了“通德号济南分号”。1956年第二代传人任善文带头参加公私合营,与其他六家相关行业合并成立了平原县酿酒厂。1992年3月,第三代传人任继祥和儿子任万平(第四代传人)自筹资金兴建了通德酒厂,自营通德号。通德醋生产主要原料为优质红高粱、小麦、大麦、黑米、宁夏枸杞子、豌豆,辅料为谷壳、麸皮、糖、蜂蜜。采用前稀后固开放式生产工艺,成熟醋醅采用封闭式存放方式,部分醋醅再经熏制阶段,然后浸淋,再经一年以上室外自然脂化老熟。创始人任金栋经过三十年潜心研究,形成了独特的酿造工艺,他将酿造技艺要诀口传给了后代。通德号第二代传人任善文详细归纳了二十四字酿醋工艺要诀,即:料精量准,主辅精配;浆温则高,熟料必响;翻醅必匀,适时降火。通德醋以增香、提醇为主要目的,炒麦粉碎为片状,加入醋醅进行醅酸发酵,在熏醅工艺阶段,加入部分醋醅原液,采用低温(80°以下)延时熏醅工艺,使醋液风味醇厚,脂香浓郁,绵中带甜,酸而不刺喉,醋液棕红光亮,挂碗效果极佳。主要以黑米枸杞醋、五粮醋、老陈醋、粮香醋为主导产品。长期饮用通德醋可以提高血清钙离子浓度,从而提高血液碱性,对高血压、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值、治疗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滋养肌肤,增强肌肤弹性有较明显的效果。2001年,通德号举办了百年庆典,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宗教学家、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为之题词“义利并存,守义则久。”社会各界对通德号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12月,通德号被商务部评定为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
【西河大鼓】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在当地又称木板大鼓。在平原县一带广为流传。西河大鼓(木板大鼓)传人秦良玉(艺名秦和义)在说大鼓书的基础上,吸取沧州大鼓、河间大鼓的精华并进行了创新,添加了以木板为主要道具,加以鲁北方言说唱,独成一家一派,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之久,传承13代,是鲁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曲艺表演形式,深受城乡各阶层观众的喜好。西河大鼓(木板大鼓)说唱内容以传统段子为主,有《杨家将》《呼家将》《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包公案》《施公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回龙传》等传统剧目。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思想表达情感细腻。说唱兼顾,语言表达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表演生动、夸张。唱腔婉转、优美。说唱发声略带鲁北方言,具有“咬字狠,唱音准”的特征。西河板大鼓(木板大鼓)唱腔板路分大慢板、二板、二行板、三行板、快三行、三板、快三板、串子口、贯口、哭情咪子口、柔情调、喜悦调、顶板唱腔、闪板唱腔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第十二代传人马士海(艺名马德魁)不仅能说唱传统书目,还自编自演了《张老汉战马西》《计生标兵》《三夫争妻》。改编的《王奇害母》《郭举埋儿》被安阳艺珠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灌制成光盘,由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发行。马士海于2005年3月被山东省曲艺协会吸纳为会员,现已成为西河大鼓说唱艺术的主要传承人。2008年以来,连续七年参加惠民胡集书会,由于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深得广大观众喜爱,多次受邀参会并被评为优秀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胡集书会观看马士海的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
【管辂的传说】 管辂(公元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县管庄村(今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尚家庙村南。清康熙年间马颊河决口,管庄村被淹没,村民迁址尚家庙建村)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方技之士,他精通周易,通晓天文地理。擅长占卜和射覆之术,精通鸟语。他能够利用阴阳之术,观察自然现象以推测事物吉凶,是历史上著名的占卜大师,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尊奉为祖师。管辂著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占算书》1卷、《五行杂卜经》10卷和《鸟情逆占》1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死后葬于今平原县西南周家寨村西,尚家庙村以南。
管辂的著作现多已失传,但是关于神卜管辂的许多传说轶事在全国各地民间广为流传。具有代表性的有《赵颜求寿》《管辂射覆》《自算自命》《郭恩宴客》《喜鹊报讼》等。这些经典的传说故事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辂别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有记述。《三国志》作者陈寿把管辂对周易的认识和运用与华佗的医术、杜夔的声乐列入到了相同的高度,管辂的弟弟管辰曾为其兄作《管辂传》,内有一段话对我们认识管辂举足轻重:“(管辂)又自言当世无所愿,欲得与鲁梓慎、郑裨灶、晋卜偃、宋子韦、楚甘公、魏石申共登灵台,披神图,步三光,明灾异,运蓍龟,决狐疑,无所复恨也……。辂处魏、晋之际,藏智以朴,卷舒有时,妙不见求,愚不见遗,可谓知几相邈也。世人多以辂畴之京房,辰不敢许也。至于仰察星辰,俯定吉凶,远期不失年岁,近期不失日月,辰以甘、石之妙不先也。射覆名物,见术流速,东方朔不过也。观骨形而审贵贱,览形色而知生死,许负、唐举不超也。若夫疏风气而探微候,听鸟鸣而识神机,亦一代之奇也。向使辂官达,为宰相大臣,膏腴流于明世,华曜列乎竹帛,使幽验皆举,秘言不遗,千载之后,有道者必信而贵之,无道者必疑而怪之。”
管辂的故事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即有典籍的记载,又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当今易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管辂故乡周边的村庄多数人都顺口能讲几个管辂神机妙算的故事。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管辂是历史上著名的易学大师。加强对管辂传说的研究,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把周易文化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带动整个周易与应用理论实现质的飞跃,而不断推动易理应用的发展。
【牛斗虎】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斗虎”是一种模拟牛、虎习性动作和拳术牛虎拳发展演变而来的舞蹈,流传在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一带。清咸丰四年(1854年)锅培口村村民王仁,参加了太平天国太平军,并学会了武术牛虎拳。太平天国覆灭后,王仁回到原籍办起了“武对子社”,看庄护院,护卫乡邻,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乡亲们为纪念“武对子社”对村民的庇护,便用竹片、胶、纸扎制裱糊成牛头,用黄绒布制成虎衣,由人穿戴起来对打,后演变为以一牛、二虎为主阵容的“牛斗虎”舞蹈。“牛”肩扛、角顶,表演动作刚劲,粗犷剽悍。“虎”扑、跳、闪、窜、滚,轻盈矫健。表演时配以锣鼓,更显得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牛斗虎”流传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经典艺术。2000年8月,参加“三孔杯”德州市民间文艺展演,获最佳表演奖。2007年,“牛斗虎”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恩城鸽子会】 恩城镇位于平原西部,境内105国道纵贯南北,318、315省道横贯东西,是通往德州、平原、高唐、夏津、武城“四县一市”的交汇点,交通位置优越,四通八达,自古就是南北相通的重要官道必经之地。
恩城正月初八鸽子会形成有500余年的历史,恩城养鸽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鸽子会形成规模在明朝中期,在当初,年轻的媳妇、姑娘平时不能出门,只逢每年正月初八鸽子会才允许妇女出门赶会,所以人们把鸽子会又称晾人会。鸽子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镇恩城交通位置优越,自古就是南北相通的重要官道,且是周边县市重镇。二是据信鸽专家讲,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恩城镇属马西高地,地势较高,此地周围磁场相对较强,极适合鸽子的养殖和放飞。三是恩城镇农民勤劳善良,自古就有养鸽子的经验和传统。
恩城鸽子会市场南北长1500米,有近3000个摊位,鸽子会期间,天津、石家庄、聊城、临清等和周边县市养鸽爱好者纷纷而至,鸽会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他们在鸽子会上互相传递养鸽信息,交流养殖经验,并把自己养殖的新奇品种带来,请朋友们共同观赏。有的互相交换,或是互相买卖,互惠互利,有的信鸽价值超千元,日交易额达15万多元。
鸽子会最壮观的场景是信鸽放飞,把信鸽集中在一起,约定统一放飞时间,放飞前有的鸽子腿上系上风铃,有的系上风哨,几千只信鸽同时飞上蓝天,铃声、哨声响成一片,那壮观的场景别有情趣。随着鸽子会规模的扩大,也吸引了养狗、养猫、养鸟等爱好者前来交易。
为进一步发展养鸽业,1992年县政府建起了鸽子专业市场——鸽城,同年9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平原鸽子节新闻发布会”。把每年的10月25日定为鸽子节。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为鸽子节题词“中国平原鸽子节”。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出席新闻发布会并题词“发展养鸽事业,振兴平原经济”。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陈锡联题词“信鸽放飞友谊,朋友遍四方”。社会各界对鸽子会作出了高度评价。
【“河灯节”】 “河灯节”是由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流行在平原县戴家口村一带。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戴家口村位于平原县西北部风景秀丽的马颊河畔,平原昔称“水乡泽国,唯求避水之害”(旧《平原县志》语),河神祭祀活动便是在灾害频繁的岁月里发生的。相传,马颊河自发源地到入海口,玉皇大帝共派了七十二名河神掌管,并在河底修建了水府在内居住,河神不但不造福沿岸百姓,反而为了让沿岸村庄对他们祭祀贡品,便在戴家口村东河内兴风作浪,河水漫过大堤,冲毁良田千顷,倒房无数,当夜河神向沿岸百姓托梦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对河神进行一次大祭,沿岸便不再发生洪灾,保佑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明天人们奔走相告,发现原来人们昨晚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集在戴家口村东,各家凑齐三牲贡品,摆在河岸上供河神飨食,有人说天太黑,怕河神看不见无法享用。于是有人拿来几盏小油灯点燃,下面托上荷叶放在河水中央,给河神照亮,并同时往河里扔水饺、包子。从此以后,果然这一带好多年没有发生水害。于是,七月十五祭祀河神放荷灯的习俗便延续了下来。解放后,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不再相信祭祀河神能够保佑平安的愚昧行为,也不再搞祭祀活动,而这一习俗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并把“荷灯”演变成了“放河灯”。
【恩城“签子馍馍”加工技艺】 恩城镇坐落于平原西部,境内105国道纵贯南北,318、315省道横贯东西,交通位置优越,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相通的重要官道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恩城签子馍馍外形如纺锤,其色白润如玉,油光有微亮;其味道香甜,嗅之芳气扑鼻;食之甘甜如饴,柔韧可口,双手握其两端对折而皮不裂。其形、色、味俱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分等有机物。
恩城签子馍馍加工工艺古老独特,用料、火候十分讲究,选用优质小麦(78%的面粉)为原料,将“肥头”(酵面)加入适量碱面(0.5公斤“肥头”加1克碱面)后,并适量加以“嫩面”。操作要领讲究看(颜色)、闻(味道)、听(声音)、拍(声音)。将面团在案板上揉匀,再用特制木杠反复挤压,然后切段,揉搓成形,制成约20厘米长、两头尖、中间略粗的形状,放在温度适宜的土坑上醒制30分钟,然后插入带竹签的蒸笼,蒸锅内置清澈甘甜的井水,硬制木材为原料将水烧开,上锅急火蒸20分钟,即可出笼食用。
恩城签子馍馍俗称签字馒头,成形约在明朝初期,当初之所以称签子馍馍,而不叫签字馒头或竹签馒头,据说是因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在泸水祭奠阵亡将士时用馒头代替人头,馒头是“蛮头”的谐音,其名字不吉利,而且又为讳明朝皇帝的姓氏,所以称“签子馍馍”。
签子馍馍现已注册了“德州老恩县”“德州恩城”两个商标,加工网点相继落户北京、天津、济南等大中城市,2006年6月签子馍馍被德州市烹饪协会评为德州名小吃。2006年7月被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评为山东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