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宋春晓 通讯员 吴卫)近日,在马洪干渠绿色文化长廊,不断有三五成群的人们来到这里游玩。“我在河岸边住了几十年,前几年河水浑浊,一年四季看不到河底,现在又变清了,河岸也绿了,在这里生活感到越来越舒心。”毗邻河畔的当地居民们更是纷纷感慨,“现在有专人管理,应该说河长与河管员们功不可没!”
2018年以来,平原县全面开展“清河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河道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进程,强化水生态修复,守护我县的生命源泉。县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单位——县水利局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出台《平原县在湖泊实施湖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湖长体系,修订完善了《平原县湖泊名录及湖长设置簿》,县域内分段设立湖长33人,实施范围无死角,覆盖到村;在水库显要位置共设立湖长公示牌20块,标明了湖长负责的范围、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出台县乡两级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及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职责分明,有序开展。
去年以来,县级河(湖)长带头巡河97次,乡级河(湖)长每月巡河三次,村级(湖)河长每周巡河2次,巡河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共解决问题49个。通过各级河(湖)长巡河,河道乱扔乱排现象明显减少,水污染现象持续改善,平原县境内所有河流和湖泊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认真开展划界工作及规划编制工作。《平原县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已经县政府批复,按照方案要求,我县已完成笃马河、潘庄引黄总干等11条河道及相家河水库、龙门水库2座水库的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平原县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已委托第三方编制完成并通过政府批复。同时埋设界桩、界碑1500余块,厘清边界,统一规划管理国有土地6000余亩。
营造河湖共管氛围。设立河长制宣传专栏,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辟专栏《平原河长制》,对河长制湖长制相关政策、工作动态、督导检查等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全民治水、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建立群众督导队伍,积极引导退休老党员、复员军人、模范人物等各界人士,担任民间“义务河长”,138名民间河长上岗,监督举报涉河“八乱”行为25起。成立爱河护河社会组织,联合县文明办、团县委、妇联、工会等部门,组建护河志愿者队伍58支,参与护河行动的志愿者达800余人,多次在城区、村庄、河道组织开展志愿者清河行动,全县爱河护河氛围良好。
据了解,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清河行动回头看”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各乡镇(街区)分管领导靠上亲自抓,召开调度会议进行周密部署,现场指挥调度推进;各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担当,积极配合协调推进整治工作。
水利局组织专门力量对13条县级以上河道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等,下发至各乡镇(街区)。不仅如此,还在沿河村庄、河道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横幅标语50余幅;出动宣传车辆60余车次,发放宣传手册、明白纸12000余份,为“清河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了河长制工作交流群,每天在群里发布行动开展情况、经验做法等等。经过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计清理阻水林木9823亩,清理违建36804平方米,清理违规养殖场98032平方米,圆满完成清河任务。
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打造绿色文化长廊。结合乡村振兴,把实施河道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振兴的重要一环,按照“治理一条河道建一处水利风景区、建设一项水利设施建一处景观”的思路,采取河道清淤、弃土整平、河岸绿化、岸线确权划界、堤顶道路畅通、建筑物及两岸小农水配套、古桥旧闸维修、古树古建保护、节点景观建设、水系连通和水文化挖掘等十项措施,结合地下水压采等项目,实施水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具有各地域各时代建筑风格的配套建设物,打造了赵王河、马洪干渠、洪沟河等54.3公里河道绿色文化长廊,大力推进沿河风景带、生态带、观光带建设,给周边百姓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新河湖管理体制机制,破解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县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水清岸绿、河畅路通、设施完善、文脉传承、人水和谐’总目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县水利局局长吕希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