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集体钱不多,给群众创造个更好的生活环境都较为困难。这两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 ‘边角经济’等形式,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让群众得到实惠,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在村干部的腰板直了,给群众办事底气足了”,张华镇盆吴村支部书记王爱民说到。
近年来,张华镇盆吴村支部班子充分发挥 “领头雁”的作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通过 “一转二合三调”三步走的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在盆吴村,既有引进的专家教授在村内发展智能大棚,进行绿色产品种植;也有本村借助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自家”产业,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也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让村里有钱为群众办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盆吴村村集体经济每年均能达到3万元以上。
转变群众观念 从土地流转开始
张华镇土壤肥沃,群众对土地都很看重,觉得手里有地是种保障,我们村也不例外,以前都是群众自己经营土地,年收入1000多块钱,觉得有地心里踏实。为了让群众富起来,2014年刚上任的支部书记王爱民带领干部想办法,走出一条适合盆吴村的发展之路。
王爱民积极联系客商,找亲戚托朋友,进行土地流转。终于,在2014年9月与德州一名客商取得联系,流转土地近300亩,进行大规模粮食种植。后来了解到这名客商在德州开了四家餐饮店,王爱民就琢磨着可以借助客商的财力,发展特色大棚,种植绿色蔬菜等,既可以吸引一批人来采摘,也能为客商提供方便,直接将蔬菜送上餐桌,多方受益。就这样经过2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成功建起了太阳能蓄能温室大棚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投资500万元,占地40余亩,建设高科技太阳能蓄能智能大棚6个,常温大棚2个。
通过努力请来了新疆热力学专家余经炎教授,为大棚发展提供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技术支持,种植的大棚蔬菜和瓜果不打药不施化肥,绝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目前,该绿色大棚区已先后接待外地“采摘团” 100余批,订单销售到各大商场超市,收入十分可观。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而且起到了带动效应。
整合土地资源 推进支部领创办
2017年,王爱民通过外出到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参观学习,充分认识到建土地合作社的意义,回来后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还有群众开会商量,给大家算好 “经济账”,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中。
经支部班子商量,觉得先针对外出务工的群众,他们来回跑不方便,把土地入股,既能挣到钱还能安心在外打工。通过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商量,最终整合35户所种土地200亩,外加村集体保留的零散土地47.5亩,于2017年10月注册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在第一季种植的小麦。麦收后经商量,引进糯玉米种植,并种植芹菜,芹菜每亩产量能达到12000斤,糯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芹菜亩产多,这一年算下来,入股的村民比外包收入更高,村集体的收入也能达到3万元以上。外出务工的群众省心了,家里的老人也多了个打工的好去处。
“我自己的地入股了,平时在家也没事,合作社的地需要浇地或是施肥的时候,村里干部就近雇人干活,我也就在这里帮忙,多赚一份钱,比自己种地还强”,盆吴村村民侯光海如是说到。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集体群众增收
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盆吴村充分利用土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 “边角经济”,整理闲散宅基地30余亩,同时借助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对道路两边进行绿化,种植果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近期,盆吴村又整合土地200余亩,种植秋霜梨、苹果、樱桃等果树。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中,种植了40余亩丹参,预计每亩收入6000余元,刨去成本获利3000元左右,对种植的获得的收入按照入社亩数给农户分红,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盆吴村借助上级资金,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试点,投资50万元,新建大型拱棚2个,蔬菜交易市场1处,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集体增收10万元。
集体有收入,干事有底气。今年以来,盆吴村深挖历史文化,坚持科学规划与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投资120万元,改造坑塘10余亩,硬化道路8000余平,绿化3000余平,墙体彩绘1万余平,安装路灯、景观灯100余盏。打造党建长廊、陶艺历史展馆、陶艺实践教学基地、乡村记忆馆、儿童游乐园等节点景观5处、休闲文化广场3处、改造建设环湖公园一处。
“盆吴村是我们镇产业发展的典型村,该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集体群众双增收,为产业振兴打造了 “张华样板”,张华镇党委书记李好云如是说。(陈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