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融媒记者 董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去年以来,平原县以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以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值实现较快增长,涌现出一批对全县经济发展有影响的科技成果。
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双10”倍增计划,共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组织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3项,鸿荣电子等3家企业入选省重点研发项目,21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国家涂镀重点实验室在平原设立了分中心。今年5月15日,福洋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的 “黑曲霉细胞工厂氧代谢全局调控葡萄糖酸钠高效生产新技术”成功荣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6月28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我县12项成果受表彰。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平原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释放科技创新新红利,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平原县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企业研发机构,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建立了“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工作成效显著。
在今年的2019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上,福洋生物与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签订了“碳源协同利用高效生物合成肌醇项目”成果转化协议;与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签订了“葡萄糖酸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项目”。
除了福洋生物,我县7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现场签约。近年来,平原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平原县正全力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园、新型医药产业园(福洋生物)、京德智造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铁路物流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双创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9大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一区多园”集聚发展模式。同时,平原县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企业开办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经营所需手续办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支撑,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平原县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出台“人才新政40条”,实施平台建设“三年倍增”计划,连续三年举办“智兴平原”人才合作共赢活动,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53人。在人才扶持、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上,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并建有1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远者来,近者悦”的人才服务环境。
到2020年,平原县将面向国内外至少引进培养1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5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0名大学生,孵化器3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鲁西北地区人才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为基、实体为本、项目为王。
在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的获奖名单中,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研发的高塔熔体造粒高效硝基复合肥研制与产业化获得二等奖。多年来,史丹利始终立足行业和产业前沿,在创新的道路上引才融智、孜孜追求。
史丹利获此殊荣,离不开平原县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近年来,平原县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和产业,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15家,上市公司12家。
平原依靠科技创新放大企业优势,推进产业强链、扩链、补链,筑起了产业发展新高地。
近期,我县又成功入选全省科协创驱工程协同创新基地名单。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平原经济转型跨越的强力引擎。
平原县将继续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打造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绿色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